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

2015年5月4日栽在溪水旁《回憶栽種恩—梁日華牧師自傳562》





2015年5月4日栽在溪水旁《回憶栽種恩—梁日華牧師自傳562》
http://www.ziondaily.com/2.0/web/word_of_god_02a/view.php?id=14198
雅各書 四章二至三節:
「你們貪戀,還是得不著;你們殺害嫉妒,又鬥毆爭戰,也不能得。你們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不求。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,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。」

在我而言,「悔改」和「相信」,兩者是永遠不能分開的。
然而,許多人信主後,日久年深,便漸漸將兩者分開,
這尤其是自尊心所導致的。
知道嗎?自尊心導致許多人不願意悔改。

譬如,某人的軟弱或罪原是普通不過的,
但遭別人批評、取笑後,便怎也不肯改正過來。
當然,有些天生其貌不揚的,確實不能改變什麼。
但,有些人說話很散漫、猥瑣,這類缺點是可以改變的,
只不過,他們自恃信主年資比別人長,甚或貴為領袖,而拒絕改變罷了。

如我所言,原因很簡單,這歸咎於我常常針對的自尊心。
有時候,我們就是為了捍衛這顆自尊心,造就出不肯悔改的理由。
明明人家已準確針對自己的痛處或錯誤,我們卻故意作難,不肯改變,
彷彿為要公然宣稱自己引以為傲的領袖身份似的。

且觀看一些「老頑固」、「老而不」,其身邊並沒有人尊重自己,
但,他們竟可笑地以為,只要死抓著老我不放,保持現狀,應能換來更多的尊重;
相反,改變則會令自己失掉面子和威嚴。
沒想到,世上真的有人擁有如此傻瓜的想法!

可見,人生裡頭,於某些範疇上,
我們務必懂得看輕,並放下這份自尊心。

事實上,當初向某些策略家施教時,
我發現,有時候,我需要藉著十分婉轉的表達方式,
方能解釋給對方知道,其性格上最大的軟弱。

於是,我才想到,以整體方式教導策略,
透過玩電腦遊戲的過程,指出他們在玩法上的錯誤,
藉此對比真實的人生,當別人要求我們從錯誤中改正過來,並不等於他們有意針對自己。

誰也知道,這只是一個遊戲而已!
漸漸地,策略家們從遊戲當中,
學會了怎樣先要求自己,從而怎樣要求別人。

原來,人生裡,我們容易因為自尊心擴大的緣故,
及至一個階段,竟成了不願意悔改的人。
那麼,現在你們便明白,法利賽人的真正弱點,就是不肯悔改!

每每面對主耶穌或施洗約翰,甚或被責備得無地自容時,
即使自覺給人家說中了,他們仍保持一貫不肯悔改的態度。
如我所言,這是「老而不」才會有的愚蠢表現。

誠然,我曾提及,於過去三十一年的歷程裡,
每天,我面對和處理的問題,無一不是環繞這節經文。
換言之,許多人無非是妄求罷了!

也許,你們不太明白這點,讓我試舉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吧!
多年來,我發現,大部份人信主後,於首三年間,是最容易悔改的。
但,三年後,他們自覺在教會裡,已成為別人的前輩或領袖,
於是,便再也不肯悔改了!
倘若,他們的罪被人家揭發出來,便埋怨自己真倒霉呢!

知道嗎?如是者,漸漸地,這些人下意識知道,
他們從神而得的所有利益,從此變成與神無關。
因此,他們為了得著利益,而極力隱瞞自己的罪。
他們會想,要是被教會發現自己的罪,那便斷不能繼續當全職或家聚負責人了!

為什麼這些基督徒,明明身為領袖,腦袋竟想出這樣卑劣的事情呢?
因為,他們下意識知道,自己終日只顧花費在貪戀和私慾當中,
故此,凡向父神祈求的所有事情,統統只會變成妄求。
甚至,他們之間,充滿著種種的鬥爭和嫉妒。

誠然,於其他教會裡,這類情況更是屢見不鮮。
由於這些牧師本人也其身不正,故根本無力阻止會眾。
當然,假若在我們教會裡,有人膽敢公然嫉妒他人,甚或作奸犯科,
即使我們不報警舉報他們,也起碼將其趕出教會。

然而,說穿了,許多人的問題不過是不肯悔改而已。
他們上了一間人數眾多的好教會,日子久了,漸漸及至一個階段,
竟將「老而不」那種自尊心過高的心態,高舉遠超於神。
如此,他們雖繼續口口聲聲,表示相信《聖經》,但壓根兒變得不願悔改了。

在我們教會裡,有些肢體曾經成為家聚負責人,
後來卻因罪而受管教的緣故,被教會要求暫停帶領家聚。
一般而言,他們接受管教二至三年後,便可以重新恢復帶領家聚。

因此,曾有一些受管教的全職,以為等上二、三年後,便能復出帶領家聚。
可是,因為他們缺乏悔改之意,故教會不能再授權給其帶領家聚,
他們因而埋怨在錫安教會裡沒有出路,甚至離開教會。

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原因很簡單。
假如某人因為經濟拮据而變得十分貪財,於是乎,教會對他作出管教,
至於其是否真心悔改,答案是有目共睹的,誰也欺騙不了誰!
更何況,我們懂得傾聽神的聲音呢!

如果,一個人有神的恩膏、能力和印證在他身上,
那麼,教會裡的領袖群,必定爭相推薦他參與事奉和學習帶領家聚,
甚至,主動爭取、邀請他加入自己轄下的團隊。
的確,這是多年來習以為常的做法。

其實,只要一個人願意悔改,不論是否曾經當家聚負責人,我們也會如此珍視他。
但,相反,要是不肯悔改的話,
你想,哪位領袖會有感動,再次讓他成為家聚負責人呢?
不會吧!

誠然,我們對神的感動是十分敏銳的,這些人是否打算悔改,我們是知道的。
姑勿論他們所犯何罪,涉及權力或經濟也好,
當教會知道後,便理所當然作出管教。
然而,有些真的願意悔改,有些則表面上裝假而已,
就連領袖也知道,其內心根本不想悔改呢!

可笑的是,他們以為一味守株待兔,
待上三年後,教會便應分讓他們恢復帶領家聚。
但,他們卻感到奇怪,為何自己求也得不著呢?
事實上,錫安教會裡,我們一直能夠聽到神的聲音,
他們向神或向教會懇求也好,最終得不著乃因為妄求罷了!

難道,我要容許一個貪財的人,當家聚負責人嗎?
我可真是如這些人所想,這麽不智?
他們自以為,能夠欺瞞日華牧師和身邊的人便行,
但真的嗎?
其實,一個人能否結出果子,就連「瞎眼的」也能看得出來呢!

誠如,施洗約翰看見一群陌生的法利賽人時,縱然並不認識他們,
但他卻能夠一眼看穿,其態度和處事方法,完全缺乏悔改之意。
於是乎,約翰便張口責備他們。

譬如:一個人說話猥瑣,甚或因道德問題而跌倒,
那麼,管教過後,教會還會否再度給予其門徒訓練和事奉的機會呢?
假如,他仍舊愛說灰色地帶式的笑話,明顯地,可見其根本沒有悔改之心。
即使他還繼續守候著,妄想教會能贈予他一官半職,這亦絕不會成真!

事實上,香港人就是這樣低劣!
許多我曾接觸的基督徒,當信主漸久,便自然將「悔改」和「信心」分開,
甚至,他們認為,自己應份不用悔改的!

或許,你曾見過一些基督徒,甚或領袖,
當別人指出其錯誤時,雖自知做錯了,卻露出一副懵然的模樣,
明明很容易便能夠改正過來,卻老是不肯認輸,
像是要在人家面前,表達出自己不會這麼輕易,聽取對方的意見而去改變,
他也會耍脾氣的!

這種表現,可以統稱為自尊心作祟。
通常,一個自尊心極重的人,不難預計,其信仰遲早完蛋,
意即,或許他能待在錫安教會終老,但最後卻沒資格上天堂。
因為,任何人也不能夠口口聲聲表示相信,卻扔掉信仰當中,神最重視的一環 —— 悔改。
這就是施洗約翰對法利賽人的責備。

誠然,於馬他提亞時代,即主前一百年,法利賽宗派成立伊始,
法利賽人並不是如此不可一世的。
只不過,後來,整個以色列國家跟隨了法利賽宗派後,
他們才自視甚高,看自己有如教皇般,自尊心因而無限擴大。
自此,他們仍舊有足夠的信心,卻失去悔改之意。

其實,這確實是人之常情呢!

雅各書 四章二至三節:
「你們貪戀,還是得不著;你們殺害嫉妒,又鬥毆爭戰,也不能得。你們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不求。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,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。」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回應0504牧師自傳

多謝牧師仔細給我們解說:
「悔改」和「相信」,兩者是永遠不能分開。
人生裡頭,於某些範疇,
我們務必懂得放下這份自尊,努力改善!
而法利賽人真正的弱點,就是不肯悔改!

其實,不肯悔改之後果確難以彌補!

無疑,外面好些教會,信徒間事實充滿種種鬥爭和嫉妒,所以,於他們的聚會中,很難令人體會何謂神的同在!

另一方面,原來,馬他提亞時代(即主前約一百年),法利賽宗派成立伊始,
法利賽人並不是如此不可一世。
只不過,後來,整個以色列國家跟隨了法利賽宗派後,
他們才自視甚高,看自己有如教皇般,自尊心因而無限擴大。
縱然自此,他們仍舊有足夠的信心,卻失卻悔改之意了。
故此,合神心意的跟隨,才能帶來一個合神心意之完美結局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